潮新闻 记者 黄慧仙 徐雪纯 通讯员 张问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浙江经济活跃,人口流动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每5个常住人口中就有2个流动人口,大量流动人口在为浙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如何保障他们在常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6日,浙江省政协围绕“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举行民生协商论坛。部分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在主会场或嘉兴市、金华市政协分会场发言。省有关部门现场互动回应。共同为新市民更好享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贡献智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普惠性托育服务化育儿之难
“小孩子没人带怎么办?”
“随迁子女上不了好学校怎么办?”
托育和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它们也成为当天讨论的一大热点。
浙江基本公共服务供应量总体充足,但均衡性有待提升。在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副主席陆英看来,目前,浙江托育服务存在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空间布局与需求不匹配、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现场,作为界别群众代表的杭州市钱塘区出租车司机周贺磊对此深有体会。周师傅是河南省周口市人,来杭工作已有4年。由于“的哥”特殊的工作性质,节假日、双休日他们往往没法陪伴孩子。“我的孩子比较小,如果有节假日托班或兴趣班就好了,适当收取费用也无妨。这样家长放心,孩子不仅有伙伴也能学点兴趣爱好。”周贺磊说。
一方面是群众在托育服务上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从托育机构角度来看,同样存在不少发展困境。
嘉兴市政协委员、市托育服务协会会长吴建玉为大家算了一笔账:就嘉兴而言,省一级、二级幼儿园,每开设一个托班,保教人员工资、班级设施设备、游戏课程等的年度合计支出,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目前部分区域没有托班一次性修缮补助,普惠性幼儿园托位没有生均补助。”吴建玉说,同时,保教人员薪酬、社保、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配套保障机制体制也不够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托育机构师资力量的壮大。
做好托育服务工作是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关键。在与会者看来,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
“应扩大‘设施好、费用低、托管时间长’的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推动幼儿园、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开辟普惠性托育资源。”陆英说。
在托育专业人才培养上,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江源认为,应推进更多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托育专业教材编写和从业人员培训,打通托育机构从业人员职称晋升通道。
从“小孩子”到“大孩子”,如何让随迁子女享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义乌是一个典型的外来常住人口聚集地,面对人口的不断涌入,教育资源显得格外紧张。“要统筹保障教育经费,建议借鉴教育券制度,全省统筹,钱随人走,学校凭教育券兑换相应的教育经费。”义乌市政协委员、义乌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金萌说,同时,针对部分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建议实行全省跨区域、跨层级调剂教师编制,对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给予一定数量的支持。
广厦万间解住房之困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住房也是绕不开的话题。对城市中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来说,拥有一个稳定且合适的住所,是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周贺磊说自己目前还租住在三墩农民房。在注意到政府公租房后,他也仔细研究过相关政策,但最终发现自己尚不符合相关条件。“希望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我们也可以住上公租房。”周贺磊说。
发言中,有委员也提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门槛问题。
例如在义乌,新就业创业人员和在义稳定就业人员,符合条件都可以申请公租房租赁补贴,每户补贴标准约为5000元至20000元,但申请补贴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缴纳社保6个月,非义乌籍大学生要办理浙江居住证。
在义乌市政协委员、义乌吖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东亮看来,这一补贴覆盖面还可以扩大,以帮助更多新市民解决居住问题。他建议,取消非本地籍大学生办理居住证的限制,降低社保月数的限制,提倡缴纳社保1个月就可以申请公租房保障租房补贴,同时适当放宽条件限制,让一部分没有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青年技工、农民工群体也可以享受到公租房补贴。
省政协委员、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荣则把重点放在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管理水平上。
“房源筹集可以以存量为主、新建为辅。”朱文荣建议,动员多主体参与,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建政策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商品房转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研究,加大“非改租”项目支持力度,对申请“非改居”企业和项目予以债权类融资支持。
实际上,聚焦“住有所居”,在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方面,浙江正通过不断加大土地、财政、金融等的支持力度,充分彰显“留人”诚意。据悉,“十四五”期间,浙江拟建设筹集保租房120万套(间)。
此外,在优化公租房保障政策方面,浙江还建立了“浙里安居”的数字化平台,同时也制定印发了公租房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准则,对于公租房的对象、准入条件、分配管理等要求进行了统一规范,放宽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的一些准入条件。
有房住,还要住得舒适、住得放心。对此,朱文荣还提出,可以组建以主管部门、行业领军企业、行业专家等构成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交易平台指导委员会,开展行业指导、规范等工作。同时引导大型房地产企业积极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具备较好运管水平的专业机构服务保障性租赁住房,定期对运管机构进行第三方测评,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
数据集成让民生政策更贴心
让居住证实现“一卡通联”集成服务中枢,让医养结合工作办事效率更高,让低保救助政策覆盖更广人群……更贴心的民生工程,往往离不开数据联通。
“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医疗由卫健部门管理,养老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保险由医保部门管理,想办成一件事,牵涉机构很多。”省政协委员,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蓝芝苇说。
这样的问题,并非是医养结合领域的独有现象。目前,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涉及部门较多,相应政策呈现碎片化状态,精准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数字经济、新基建还是智慧城市,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都是基础。具有规模性、权威性、全局性等特点的政务数据在政府部门之间的共享,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省政协委员、省供销社副主任郭峻带来的调研情况,让人看到了当前居住证办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郭峻将解决问题的目光聚焦在了数据集成上。“以‘电子居住证+积分’为载体,通过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归集,对非户籍常住人口实现‘精准画像’、自动精准推送服务,真正实现‘一卡通联’集成服务。”郭峻建议迭代升级“浙里新市民”应用,开发更多积分应用场景,提升居住证含金量。
政务数据跨省域互认、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从省域联通到省际联通,更精准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高水平的服务保障水平,呼唤更广域的数据共享。
“我省现行的低保救助政策,只适用于本省户籍的低收入群体。从长远来看,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打破户籍壁垒,将低保救助政策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省政协委员、玉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伟鹰说,低保救助对象一旦拓宽到常住人口,本省的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就必须与人口输出地省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对接,两地协同核查救助对象的整体情况,从而做到精准救助。
纵观全省,伴随着一个个数据壁垒的打通,更“聪明”的系统,更智能的基本公共服务正在照进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