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观察】
在故宫,我们与文物面对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粤港澳青年学生走进故宫体验中华文化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骁 李薇 李韵
8月25日,“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2023”举行结业式。自7月17日起,38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学生在故宫博物院开展实习,亲身体验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从游客到实习生,再到“故宫人”,经过六周的实习,一颗颗讲好中华文化故事、投身文博事业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埋下。
陈彦蓓在实验室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青铜样品。受访者供图
缘起:循着兴趣来到故宫
在故宫见到来自香港的实习生张仲倩时,她正在御花园绛雪轩,通过绘制表格和拍照,记录门窗的保存状况。
张仲倩本科就读于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保护专业。据她介绍,过去四年在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授课和小组作业为主,实地考察的项目不多,“此次实习让我有机会体验文物保护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环境”。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中学时曾到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还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福建鼓浪屿等地参观,被古建筑的魅力深深吸引,并感受到深藏其中的民族文化基因。”张仲倩说,一直到现在,她对遗产保护相关工作仍十分感兴趣,于是报名参加今年的“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
据故宫博物院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董丹介绍,“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始于2017年,此前举办的三届活动累计有126名粤港澳青年在故宫博物院进行实习交流。
来自澳门的实习生陈彦蓓在高中时便听说过“粤港澳青年故宫实习计划”。在澳门长大的她见证了“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学时,历史老师带着她们“游走于澳门历史城区,倾听老街道的记忆,学习从‘物’看居民生活”。
高中毕业后,带着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好奇心,陈彦蓓进入南京大学考古学系学习。“本科期间,我对六朝石刻进行实地考察,看着石刻上风雨侵蚀的痕迹,萌生学习文物保护的想法,并希望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文物能得到合理的保护。”今年实习计划启动后,她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申请表,并成功入选。
在7月17日的开学礼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希望参加实习的粤港澳青年学生通过在故宫博物院广泛、深入地开展交流与学习,共同挖掘故宫博物院所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常:辛苦却乐在其中
“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由于文物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多样性、病害的复杂性,前人只能根据经验来修复,但这种缺乏标准约束的修复工作不利于文物保护,因此文物保护标准体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带着这样的认识,陈彦蓓选择进入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实习。
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是故宫博物院新近成立的部门,主要从事文物保护标准的研究和组织标准制修订等工作。在这里,陈彦蓓了解到标准化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物保护的每一项标准必须有依有据,文物保护相关标准上的简短一行字,都必须附带详细的标注,“我不禁对故宫的文物保护标准化从业人员肃然起敬”。
相较往届,今年故宫接收实习生的部门增加至14个。张仲倩和来自广东的梁希悦、来自澳门的钟俊杰一同在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实习。
“考虑到张同学对明清官式建筑的接触比较少、需要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补充基础知识,因此我们为她安排了故宫东西六宫门窗专项调查的工作。”世界遗产监测部的工作人员牛锎介绍说,门窗等古建筑外檐装修构造、材料和构造关系相对简单,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影响因素较为直观,是比较适合她的题目。
张仲倩在故宫御花园绛雪轩绘制表格记录门窗形制。光明日报记者 李薇摄/光明图片
工作最初,纷繁复杂的建筑术语是困住张仲倩的第一道难关。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外檐门窗为切入点,张仲倩对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再结合阅读书籍、与实物对比,她了解了隔扇、槛窗、支摘窗等装修式样,步步锦、双交四椀菱花纹等棂心图案。
后续的实习中,张仲倩的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外业即到现场绘制表格、记录门窗制式,拍照记录棂心图案、门窗构件、五金件等;完成外业后,还需进行一些内业工作,即梳理门窗位置,对每个门窗进行形制描述、病害描述及程度评价。“虽然实习内容烦琐、过程辛苦,但能为故宫遗产保护作出小小贡献,已经是极有意义的自我价值实现。”张仲倩说。
梁希悦。受访者供图
梁希悦与张仲倩实习内容相近,她负责的是宫殿屋顶的脊兽普查。“屋顶类型、角兽的排列顺序和形制都代表了不同的等级秩序。”站在故宫钦安殿前,梁希悦熟练地对记者介绍着角兽,“屋顶的角兽一般分布在垂脊或戗脊的末端,角兽的个数越多,建筑的等级越高。”
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梁希悦,在实习之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几乎为零,一开始的工作也是“手忙脚乱”。经过知识补习并与同事不断磨合,她逐渐掌握了一整套按照顺序拍摄建筑的信息、按照建筑编号整理照片、录入数据的流程,“实习的第三个星期,我已经完成了70余座建筑的脊兽普查。”梁希悦说,如今她已经能做到一眼分辨角兽形制。
实习期间,除实习实践活动外,故宫还组织实习学生参观了午门“祥开万象”展,观看虚拟现实影片《天子的宫殿》等,参观宝蕴楼了解故宫博物院早期院史,在故宫宣传教育部实习的同学带领大家参观院内的中轴路。为了让参加实习的同学对文物修复有更直观的认识,今年故宫还特别安排了实习生到修缮技艺部,体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木作斗栱拼装和彩画作天花绘制工艺。
未来:投身文博目标日益清晰
“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实习生虽然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但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兴趣爱好上有非常多的共同话题。”梁希悦对记者说,通过实习交流,她对未来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实习期间,陈彦蓓与故宫的老师、粤港澳的同学交流学习到不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知识。“我的家乡澳门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陈彦蓓说,“我想投身其中,在澳门为保护人类遗产贡献力量。”
故宫的实习加深了张仲倩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使她对即将投身的文物保护行业有了更立体的了解。未来,张仲倩希望能够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工作。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去年7月开馆已有一年有余,一年间接待访客接近130万人次,不仅成为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更为不少香港青年投身文博事业提供了舞台,为香港与内地文化、青年交流架起一座“桥梁”。
黄君怡。受访者供图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香港学生黄君怡过去六周在故宫宣传教育部实习,同时她正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义工。对她来说,到故宫博物院实习会有一种亲切感。“在故宫展览室参观时,我时常能看到一些曾借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展品。”黄君怡对记者说,“这些展品虽然不会说话,却无声地展示了两地在文化上更紧密的联系。”
宣传教育部策划活动的方式给她带来不少启发。黄君怡以她正在参与的“博‘古’通今:在故宫邂逅古文字”线下活动举例——活动通过设置打卡点让公众了解甲骨文,“我看到有很多观众为了参与活动特意走进故宫,在每个打卡点都收集了印章。这让我认识到,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需要让公众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同时又能有效地推广知识文化”。
扫码看视频
一直以来,黄君怡对文博产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参加实习后,她的目标更加明确:“我会带着这些经历和学到的知识、获得的启发回到香港,并继续努力学习,希望日后能有机会进入香港故宫工作,延续我的故宫故事。”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9日 12版)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本文作者:光明日报
标签:
上一篇: 红了真好,魏大勋被沈腾踢还上热搜,十五年背景板不是白当的
下一篇: 最后一页